服务热线:0791-88682006 欢迎访问江西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官方网站!
书艺探讨

书法的语言功能

发布时间:2023-04-03 09:45:23    本条访问量:1561     本文编辑:硬协主管理员

书法是一门综合的文化形态,它兼具实用性、艺术性、文化性。书法也可能看做是一种文字的综合表达形式,而文字是记录思想、交流思想或承载语言的图像或符号,与语言一样具有语言的功能。所以,书法也应该具有语言的功能。


米芾《元日帖》

俄国的语言学家罗曼·雅各布森(Roman Jakobson),提出了语言的六种功能:即:“表情功能、呼吁功能、指称功能、诗歌功能、寒暄功能、元语言功能。” 这六种功能分别对应了六种语言因素:说话者、受话者、语境、信息、接触、代码

我们可以看出来,语言的六种功能里,除了诗歌功能属于艺术性之外,其他五个都是实用功能。实用功能和艺术功能在一起经历了时间沉淀,便产生文化性。


俄国的语言学家罗曼·雅各布森(Roman Jakobson)

雅各布森的最主要贡献,就是提出语言的“诗性功能”,当诗性功能占据语言功能的主导地位的时候,信息的焦点就回到语言本身,就是说,“诗性功能”是“指向信息本身的方向,为自身而聚焦于信息”。

也就是说,我们日常的话怎么才能成为一种语言艺术呢?当我们不去理会一句话是否要合乎语法地表达讯息,影响他人,而只是注意到这句话本身是否讲的优雅漂亮,这句话就有艺术品的特征了。亦即,语言如果不为目的而只为过程,就有文学性,否则就落回实用性。

法国印象派画家埃德加·德加也爱好写诗,当他把诗作给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马拉美看的时候,抱怨他头脑中满是想法却无法变成诗歌,马拉美只说了一句:“亲爱的,诗歌是用语言写出来的,不是用思想写出来的”。德加心悦诚服。


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斯特芳·马拉美(Stéphane Mallarmé)

对于书法来说,与诗歌的艺术规律是一致的。书法家在书写的时候如果刻意在想表达什么,凸显什么,是无法写出好的作品的。好的艺术具有思想性,并不意味着就要靠思想去指挥艺术,恰恰相反,思想性是自然流露出来的,这也是中国美学倡导“道法自然”的道理。

中国的书法史与汉字史有一部分是完全重合的,重合的部分是汉字的实用功能,而二者是从书法有了艺术功能而有分野。这也就是字体和书体的区别。我们下面依据雅各布森的“语言六功能说”来对书法进行一个比对,以便于清晰的了解书法的语言功能。


米芾《岁丰帖》

表情功能

在语言学里对应的因素是“说话者”,意即表达和抒发情感的人。在书法里即书写者,是用文字的组织表达情感,侧重的是文字承载的文字内容,书法在这个功能里更多是书写的载体,而不是抒情的主要载体。

书法美在这个功能里其实是辅助的,在早期的很长时间,都是这个状态,比如甲骨文,金文,小篆,简牍,甚至汉隶及一些楷书,书写者想的更多是便捷的记载文字内容,并非聚焦在书写本身。



呼吁功能

即感染的功能,受话人的情感被说话者感染。在书法里,这时候是次要的抒情载体,是让人读到信息后被内容感动的同时,又对字的漂亮的感叹。

书法的实用功能在这个阶段即汉字书写的实用功能,其情感传递大多是由文字内容承载,而并不是文字形式所承载。比如《兰亭序》本身是一篇抒发文思的文稿,其意本身不在书法,而在文学。


兰亭序

指称功能

这个功能是更实用的功能,表达不是情感而是实际所指的事件。对应的元素是语境。在书法里,几乎所有的书法作品本身都是以这个功能为基础。

我们学习书法时候看到的很多碑帖,好多都是属于政令书写,如颜真卿《多宝塔碑》,柳公权《玄秘塔碑》,欧阳询《九成宫醴泉铭》等,还有一些是墓志铭,试问,谁创作艺术会把墓志铭当做内容呢?只有在书法审美者的眼里才会更聚焦书法本身,而并不关心文字内容。


董美人墓志

寒暄功能

这个功能即是接触,说话者和受话者之间,有一个传递的过程,更像是一个线路,二者在进行交流。在书法里,这个经常出现在以一幅诗稿为载体的书法作品种的题跋,二者是一种交流关系。

我们看到最经典的书法作品,往往有很多人写跋,有时候跋也会成为经典。比如黄庭坚给苏轼《寒食帖》所写的《跋寒食帖》。这其实是黄庭坚给苏轼的回应和评论,这就是一种寒暄的功能。当然,在这里,内容是第一位,书写是第二位。


黄庭坚《寒食帖跋》

元语言功能

我们说一句话要保证它有效的传递,就必须合乎语法的规定和规范才可以,这就是语言或者文字本身的功能,即它的代码功能。这个功能必须是双方共认的符号体系,双方才可以交流。

在这个功能里,书法上的体现的更多是汉字符号的应用规定。在内容上是文学规定,而在书写上,这种功能往往产生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。比如相同的字在一篇文章里需要有不同写法,如《兰亭序》中就有20多个不同的“之”的写法。


《兰亭序》中的不同的“之”

诗歌功能

诗歌功能即文字本身聚焦的信息目的,这一点在汉字的书写上是书法自觉地成为艺术的功能。当书法的形式被真正的关注,成为与汉字表达内容同样重要的审美地位的时候,书法史和汉字史就开始有分野了。

最早汉字的书写为了传情达意,为了信息传递,而后来大家开始关注汉字本身的字形构造,线条,以及书写过程中的速度,力度,角度的不同产生的不同形态,书写者性情和脾气不同而产生的各种姿态,这时候对于文字形式的“诗歌功能”产生,书法成为了一门书写的艺术。


王献之《鸭头丸帖》

这个阶段,大概是东汉中期,文人们开始揣摩书写的美感和乐趣,产生了一些只关注书写的著作,如蔡邕的《篆势》,崔瑗的《草书势》,他们开始用物象来比喻书法,给后人以启迪,创造了日后书法艺术的辉煌。

这一书法的诗性语言的功能,兴起于东汉,成熟于魏晋,在宋代大放异彩。


黄庭坚草书《书杜甫寄贺兰铦诗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