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热线:0791-88682006 欢迎访问江西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官方网站!
书艺探讨

传统文化教育呼唤系统化

发布时间:2023-04-01 14:24:57    本条访问量:4295     本文编辑:

“中小学学生只有通过系统的传统文化学习,才能将自己的生命根脉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,才能成为真正的中国人。”在近日举行的第三届“子曰”传统文化教育讲坛上,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理事长、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徐勇认为,如今,传统文化教育虽然在各地蓬勃发展,但依然存在教育目的狭隘化、教学内容碎片化、教学方法迷失化等问题。因此,需要一线教师进行创造性的努力,更需要以讲坛的形式,将研究人员的理论成果进行落地,将一线教师的教学成果进行传播。

本届讲坛由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、北京市门头沟区教育委员会、北京市门头沟区教育研修学院、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主办,主题为“绿水青山”。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汤丰林介绍,讲坛采取“主讲坛+子讲坛,线上+线下”相结合的形式,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,贯通学前教育、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,做到学科渗透与融合,并围绕红色教育、家风教育、传统节日等主题,开展文言文、戏曲、诗词、神话与整本书阅读等教学探讨。同时,还邀请了北京教育学院、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、门头沟区教育研修学院、平谷区教育研修中心、延庆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的专家,针对15个课例进行点评,共同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有效路径。

在北京市大峪中学周晓玲老师的《绿水青山 古韵新声——门头沟戏曲探究》课堂上,学生们分享了对燕歌戏、秧歌戏、蹦蹦戏、梆子戏的调研成果,分析其逐渐走向消亡与衰落的原因,并就保护戏曲展开讨论。门头沟区教育研修学院研修员杜甫权认为,该堂课符合门头沟地区实践性探究型的课程改革要求,也体现了高中语文“当代文化参与”学习任务群的理念。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张学君从空间视角出发,提出戏曲溯源的教学意义所在,并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角度入手,引导教师进行课题的深化与拓展。

门头沟区京师实验中学高梦伟老师的《赏现代诗歌 抒家乡情怀》,借助中学现代诗歌课程,讲述五彩的门头沟,并突出其天然的红色基因。门头沟区教育研修学院研修员李玉兰以“单元整体教学”为切入点,探讨本课例所做的突破。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方麟补充了诗歌教学中抓“赏析方法”的重要性,提出“应当如何看待以色彩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门头沟的方方面面”的问题。

针对北京市海淀区五一小学马珊珊老师的《王戎不取道旁李》,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教研室主任柏春庆认为,马老师的文言文教学体现了以读为主、方法学习、思维发展与群文体现四个特征,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。门头沟区教育研修学院研修员杨立华老师表示,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把汉字教厚,同时也要发挥文以载道的作用,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浸润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本届讲坛在原有基础上,增设了学前讲坛以及高中英语讲坛,以跨学科、跨学段的实践探索形式,推动传统文化教育的整体育人、综合育人。比如,门头沟区第二幼儿园伊姗姗老师的《小筷乐 大智慧》,带领小朋友感受中国筷子,体会中华文化大道至简的精神;北京市大峪中学刘燕老师的高中英语“传统节日”主题课堂《Spring Festival》,引导学生认同传统文化,并把中国声音用恰当方式传播出去。

谈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如何做好各学段的衔接,门头沟区教育研修学院副院长宋淑英建议,教师应充分了解本学段学生的特点,将其融入自己的教学设计中,例如学前教育更多以形象思维的方式向幼儿传递教学信息,而小学、初中、高中则涉及从形象思维如何到抽象思维,以及更高层次的思维逻辑的培养等问题,思维培养随着学段不同攀升,以此达到教育目的,让课程真正落地。

作者:伊湄

《中国教育报》2023年04月06日第4版 版名:读书周刊·校园书香